【學思踐悟十九大】祖孫三代掃墓83年詮釋著對紅軍烈士的敬仰
自動切蛋糕機
桂林生活網--桂林晚報 首席記者申艷 攝
最近,一條關於廣西全州縣咸片狀成型機水鎮一戶姓唐的人傢祖孫三代為紅軍烈士掃墓80多年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流傳,網友肅然起敬的同時紛紛轉發點贊。在全州縣咸水鎮魯塘村委魯塘村,記者見到瞭70歲的村民唐彰俊老人。“從我爺爺開始那代開始,年年清明節都去張鴻基烈士墓掛山(掃墓),算起來有83年瞭。”唐彰俊說:“爺爺每次帶著傢裡人過來這裡掃墓時都會說,紅軍是我們大傢的恩人,把我們從苦日子裡解救出來,我們這些過瞭苦日子的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把這裡當祖墳一樣對待。爺爺老瞭,我父親接手,現在再到我接手。我也跟我孩子和侄子們說瞭這事,希望將來他們也繼續來這裡掃墓。”(11月27日《桂林晚報》)
紅軍長征經過廣西,在這裡用鮮血和生命為長征這部壯麗史詩增光添彩,留下瞭“紅軍巖”“紅軍樓”“紅軍堂”“紅軍亭”“紅軍橋”“紅軍洞”等革命遺跡。長眠在廣西的紅軍烈士,是民族的脊梁、廣西的驕傲,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世代相傳,永放光芒,是廣西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革命後來人”闊步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忠誠信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犧牲擔當。80多年,29000多個日日夜夜,無論時代如何變幻,歲月如何艱難,唐彰俊祖孫三代始終把紅軍烈士的革命故事銘記於心,把對紅軍烈士的敬仰之情化為一種信念,守護著烈士的墳塋。既是對烈士的一種告慰,更是對烈士精神的一種傳承。像唐彰俊一傢三代的守墓人,他們守護的不僅僅是烈士的安息之地,更是革命精神的傳承之所。我們需要這樣的傳承者,更需要這樣的堅守者。
唐彰俊祖孫三代80多年初心不改,這裡面充溢著一種樸素的情感,凝聚著一種奉獻精神,蘊藏著一個民族的氣節與風范,是一種最直觀、最形象、最實際的革命傳統教育。我們緬懷革命先烈,歌頌他們為祖國和平、人民幸福做出的犧牲,但我們也不能忘記這些烈士英靈背後默默守護的堅守者,他們也是“最可愛的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祖孫三代80多年初心不改昭告著世人:高舉先烈們的旗幟、踏著先烈們的血跡前進的方式可以說是林林總總,路徑也是各而不同。但隻要把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應該做好的工作,做好、做出色、做持久,就是感恩,就是愛國,就是捍衛自己的信仰,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烈士精神的最好傳承,就是時刻牢記烈士們的理想追求,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用不懈的奮鬥和豐碩的成果告慰烈士、告慰英靈。(林偉)
自動化食品機械
- Feb 07 Wed 2018 22:41
攪拌機推薦 公司新產品需要採購鳳梨酥成型機有推薦的廠商嗎?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